中文字幕第二页/阿v视频在线免费观看/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国产亚洲欧美在线播放网站 - 国产91流白浆在线观看

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專題系列報道 | 勞動著的你,最美麗 熾熱焊花中,他就像塊堅硬的“鐵”

135年前的5月1日,“五一”國際勞動節誕生。如今,它已成為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

100年前的5月1日,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這意味著今年這個“五一”,紀念意義更加深遠。

10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全國總工會始終牢牢把握時代主題,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動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推動我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邁上新臺階,在全社會培育崇尚勞模、學習勞模、爭當勞模、關愛勞模的良好風尚,秦皇島日報與市總工會特別聯合推出“勞動著的你,最美麗”大型專題系列報道,講述勞模在生產一線感人肺腑的精彩故事,讓先進典型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推動“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成為全社會普遍共識。

“太好了,全國第二十。”趙東旭和身旁的同事激動地擁抱在一起。這是去年第八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決賽現場的一幕。作為河北省三名選手之一,趙東旭參加了焊工比賽。

趙東旭是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橋梁分公司的一名“90后”電焊工,他的日常工作是利用一把焊槍對巨大的橋梁鋼結構件進行焊接。

近年來,在京張高鐵官廳水庫特大橋、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等多項國家重點工程和海外工程項目建設中,趙東旭解決了多個生產技術瓶頸問題,錘煉出高超焊接技藝。

為鋼橋焊出堅實筋骨

“不出事故,不出次品,不留隱患。”4月18日8點28分,洪亮、整齊的聲音在中鐵山橋橋梁分公司的走廊里響起。這是焊接六班在進行每日上工前的宣誓。

安全帽、工作服、勞保鞋……作為六班的老成員,趙東旭上工前總是要“全副武裝”。

來到工位,他側著身子躺下來,將上半身伸進鋼結構件一個小小的鋼箱內。銀白色弧光亮起,他正式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拿起面罩,端起焊槍,趙東旭在認真進行焊接作業。

“焊接空間狹小,人只能伸進半個身子,連翻身的條件都沒有。”趙東旭艱難地將身子一點點挪出來,他告訴記者,平均一次焊接要半個多小時。

除去作業空間狹小,焊接產生的大量煙塵也是困擾焊工的一大煩惱。由于要近距離觀察縫隙,這些煙塵往往會撲面而來。“焊的時候里面跟放煙花似的。”即使戴著高標準的防護口罩,趙東旭依然經常被嗆到。

結束一處縫隙的焊接,趙東旭下意識地去找眼藥水。“焊接產生的光亮度很高,我們手持的焊接面罩可以很好地減弱這種危害,但工作時間長了,視力難免還是會下降。”他扶了扶眼鏡說。

沒說兩句,趙東旭又匆匆轉身離去,鉆進下一個鋼箱,拿起面罩,端起焊槍,“滋,滋,滋”,重復著之前的動作。

2008年,趙東旭參加工作,為適應企業發展需要,他放棄自己所學的數控與車床專業,選擇學習電焊技能。慢慢地,他對焊接產生了濃厚興趣,養成了用心鉆研的習慣。憑著點滴積累和不斷學習探索的精神,他由一名初出茅廬的學徒工成長為特級焊接技師。

把焊接當作“繡花”藝術

“這是‘一帶一路’的重點項目,是孟加拉國人民的‘夢想之橋’,每一道焊縫都是實現夢想的連接線。”提起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的制造過程,趙東旭充滿自豪感,這是他工作以來,面對的最有挑戰的一次焊接。

帕德瑪大橋的板材較厚,坡口大,焊接填充量也大,而且需要進行箱內焊接,狹小的空間不利于觀察,焊工的技術和身體素質都面臨著巨大考驗。

經過仔細觀察和思考,趙東旭和工程師溝通、總結研究出一套實用的焊接方法,使焊工在箱內焊接時,頭不會頂到蓋板。這樣既有利于觀察溶池狀態,又能使焊接角度處于最佳,大大提高了探傷合格率,有力地保證了生產進度。

談及自己焊接過的大橋,趙東旭總是難忘加拿大帕特洛橋。“這座橋的制造執行加拿大和美國雙標準,難度是相當大的。”趙東旭告訴記者,他焊接的主梁最長的鋼結構桿件為47.7米,高度超過3.5米,重量約60噸,焊縫卻以毫米為單位。

“項目方采用先進的相控陣檢測技術,即使微小到0.3毫米的縫隙都會被發現,這些肉眼根本就看不到。”趙東旭對帕特洛橋極為嚴格的質檢印象深刻。

趙東旭利用工余時間學習焊接知識。

新時代產業工人不光要會干,更要理解現象背后的原理。日常工作時,趙東旭就經常被同事戲稱為“技術通”。一般人學焊接方法主要靠練,他還會在業余時間研究焊接工藝原理,“我這個人就愛琢磨,經常會思考材料的化學性質之類的東西。”

在焊縫上“繡花”,把焊接看作一門藝術,始終保持認真而專注的態度,這就是趙東旭所追求的工匠精神。

每次焊接作業后,趙東旭都要仔細檢查焊縫。

“這一個個‘大家伙’都相當難對付,但它們都成了我的‘手下敗將’,這難道不叫人高興嗎?”指著車間里的橋梁鋼結構件,趙東旭笑著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胸膛。

用焊花淬煉卓越技藝

每一位焊接工人的手臂上都有榮耀的“勛章”,擼起袖子,那些星星點點的疤痕是趙東旭對焊接技術精益求精的最好證明。

參加第八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決賽前,經過各級比賽的嚴格篩選,從公司選拔賽到市賽,趙東旭連續兩次勇奪第一。在河北省賽時,他與來自全省各地的焊接高手同臺競技,排名第二,成功挺進國賽。

國賽強手云集,競爭壓力空前巨大,趙東旭心態卻很平和。“我水平不行,肯定第一個淘汰回家了。”他跟隊友開玩笑說,可手上的賽前練習,他比誰都認真。

趙東旭的理論考試取得了全國第三的好成績。國賽的理論考試,僅題庫就有超過5000道題,理論層面高且全面,從焊接基礎知識到工藝、材料,甚至詳細到考察什么溫度下會產生晶體的情況。正式比賽時,從題庫中抽取300道題,包括單選、多選和判斷。多選題選項達到6個,選錯一個都沒分。“滿分100分,我考96.5分,第一97.5分,就差1分。”趙東旭有點遺憾,但在同行看來,他的成績已經足夠好了。

實際操作考試有七項考查內容,趙東旭覺得最難的是異種鋼對接。由于兩端材料不同,相應的金屬性質也迥然相異,焊接時要考慮的因素紛繁復雜,焊材填充量、焊接手法、停留時間、焊接溫度等眾多因素都直接影響最終焊接的成型效果,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輸。

異種鋼對接的檢測方式是通球,也就是讓小球通過焊接后的鋼管,1檔(最高分)通球的直徑只有16毫米。“比小拇指指甲蓋大不了多少,焊接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導致焊縫過高,小球就過不去。”趙東旭一邊回憶比賽時的場景,一邊告訴記者,因為全神貫注,自己的耳邊仿佛聽不到焊接之外的聲音,雙手仿佛變成了最精密的儀器,穩穩地握住焊槍。

除去焊接電流的沙沙聲和設備運行的聲音,趙東旭平時工作的車間也很安靜。焊接時的他就像塊堅硬的“鐵”,伴著飛舞的焊花,手持焊槍在焊縫間游走,這和他陽光開朗大男孩的形象相去甚遠。

趙東旭在對焊接完成的鋼箱梁進行打磨。

于無聲處見真招,參與幾十座大橋的制造,塑造了今天的趙東旭。2019年,他被授予“中鐵工業技術能手”稱號。2021年,在河北省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中,他榮獲秦皇島市選拔賽第一名。2023年,他榮獲“河北工匠”年度人物稱號。2024年,他獲得秦皇島市焊工技能職業技能大賽第一名。

“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自己的美好未來,加油!”這是趙東旭微信里的個性簽名。工作17年來,他正是用自己的雙手焊接著希望、創造著未來。

文、圖/記者:高揚

通訊員:吳子俊

編輯:王劍猛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