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批與招標并聯推進讓項目加快落地,衡水市預招標制度改革擴面提速
審批與招標并聯推進讓項目加快落地
衡水市預招標制度改革擴面提速
河北日報客戶端訊(記者邢云)近日,衡水市桃城區數據和政務服務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評標室內,該區首個采用預招標模式的“天(衛星)空(低空)地(基礎設施)一體化綜合建設管理運營項目設計”順利完成評審。依托“雙盲”評審機制,項目高效推薦出中標候選人。
為加速推進省、市重大項目建設,衡水市在總結去年國債項目“預招標”改革經驗的基礎上,今年將改革范圍從國債項目擴展至所有政府投資建設項目。作為推進項目前期準備工作的“加速器”,“預招標”制度正推動更多工程早開工、早落地。
記者了解到,項目開工之前,需要經過立項、可研報告編制及審批、初步設計及審批、債券項目申報、規劃許可等多個環節,而在資金下達前完成招標投標手續,成為破解項目遲滯、加速資金撥付的突破口。
“預招標制度改革,是我們為加快項目建設進度而推出的重要舉措。它并非突破法律框架,而是通過優化流程實現合法合規提速。”衡水市數據和政務服務局黨組書記、局長石帥介紹,這項制度改革允許項目在申報資金到位前就啟動預招標程序,通過“容缺后補+綠色通道”機制,將審批與招標并聯推進,從而大幅壓縮項目籌備周期。
4月17日,京雄商高鐵深州站配套項目現場建設正酣。這一重點工程項目開工比原計劃提前30多天。“在項目籌備開工前期,我們提前介入項目審批材料預審環節,通過預審材料、并聯審批,在上級資金下達前完成預招標前期工作,為提前開工爭取了時間。”深州市數據和政務服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作為“八縱八橫”高鐵網京港(臺)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雄商高鐵建成后,衡水至雄安新區、北京的通勤時間將分別縮短至半小時和1小時,全面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格局。此外,該線路途經石家莊都市圈的衡水、邢臺等地,將進一步促進區域內資源要素流通與產業協同。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衡水市已有27個政府投資項目納入預招標體系,其中17個項目已完成招標,中標金額2.23億元。另有10個預招標項目發布公示公告。
此外,衡水各縣(市、區)同步發力,深州、桃城、饒陽率先出臺《申報上級資金工程建設項目預招標暫行管理辦法》,其余區域也在謀劃配套政策,推動改革向縱深落地。
來源: 河北日報客戶端
編輯:薛佳麟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