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人間丨撫寧區溫氏姜產品加工技藝:辛辣美味代代傳
承載著不同地域文化基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綿延傳續的生動見證,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美麗呈現。
目前,我市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0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45項。它們是散落民間的文化瑰寶,是這塊土地上寶貴的文化資源,是這里的人民獨有的集體精神印記。
為深入挖掘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魅力,全面釋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神力量,我們特開設《非遺人間》欄目,希望通過講好秦皇島非遺故事,展現大美秦皇島形象。
秦皇島日報 記者 安淼
生姜作為炒菜烹飪的調料,在家家戶戶的廚房里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以生姜為原料,制作的姜糖片、姜腌菜、棗蓉姜飲、姜醋等姜產品,您是否品嘗過呢?
在我市撫寧區,就有這樣一家專門制作姜產品的企業——恒野蔬菜有限公司。從這里“走出去”的姜產品,質優味美,暢銷全國。
姜產品參加本地產品推薦會。
紅糖姜糖片的口感和保健效果俱佳。
溫家手藝
代代相傳
生姜是人們常用的調味料,早在2500年前,我國就有了對它的記載和描述。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則這么描述它:“姜,可蔬、可果、可和、可藥,其利博也”。
撫寧溫家100多年來一直有制作生姜蜜餞、姜醬腌菜以及姜飲的傳統,并代代相傳。
據溫氏姜產品第六代傳承人王野介紹,由于年代久遠,先祖的很多情況已經不為后人所知,在家族中留下印記的是出生于清同治年間的溫姜政,故把他認作溫氏姜產品加工技藝的第一代傳承人。相傳溫姜政種植生姜,還親手制作姜糖片和姜醬腌菜。由于他制作的姜糖片和姜醬腌菜品質出眾,街坊四鄰一開始是過來討一些吃,后來時間長了就他給些錢物。溫氏糖姜片、姜醬腌菜的名聲由此開始外傳。
第二代傳承人溫丙強生于清光緒年間,他不僅將手工制作的溫氏姜糖片與姜醬腌菜在家中售賣,還用生姜的下腳料熬制成姜湯,供北部山區的將士們驅寒之用。后來,他又將姜湯配方進行改進,創造了溫氏棗蓉姜飲。
第三代傳承人溫啟眾在家傳白糖姜片蜜餞的基礎上,研發出紅糖姜片蜜餞。紅糖姜片蜜餞不僅可以泡水服用,還能直接食用,口感與保健效果俱佳。
第四代傳承人溫啟眾之子溫國長,將祖傳技法毫無保留地傳給了女兒溫亞妮。
溫亞妮、王衛國夫妻二人作為第五代傳承人,在完美繼承家傳古法姜制品手藝的基礎上,又學習各地先進的生姜加工技藝,不僅讓溫氏姜制品在品質上更上一層樓,更讓其中部分品種(如濃縮版棗蓉姜飲)的量產得以實現。
王野作為第六代傳承人,在繼承姜產品加工技藝方面苦心鉆研,將家傳姜糖片、姜醬腌菜、棗蓉姜飲、姜醋等技法完全掌握,并在此基礎上研發了更加適合年輕人的產品,只為將這一非遺技藝傳承和發展下去。
王野參加“領頭雁計劃”第六期清華工坊活動。
實現量產
香飄更遠
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溫氏姜產品加工技藝在新時代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第五代傳人溫亞妮、王衛國不僅繼承了家傳的生姜蜜餞、姜醬腌菜、姜飲制作技法,更勇于突破,對家傳技藝進行了大膽的改進與創新。在他們的努力下,部分家傳姜制品實現了量產,溫氏姜產品的名聲也越發響亮。
說起量產姜產品,王衛國給記者講訴了一段往事:2011年左右,王衛國是當地的生姜收購大戶,鄉親們看他種植、收購生姜掙錢了,也效仿著搞種植,結果導致供大于求,生姜價格一路走低。在眾多種植戶中有一位大姐,家里積壓了好幾噸姜,眼看著這些生姜就要爛在家里,大姐心急如焚,只好向王衛國求助。“她哭著給我打電話,我一聽這情況也跟著著急,大姐本身還有病,非??蓱z,為了幫她,我翻來覆去地琢磨了好幾天,最后賠錢收了那些姜。”
事后,王衛國想:村民種姜不容易,賣不出去更著急,但自己這種賠錢的幫法也不是長久之計。于是,他決定結合自家祖傳技藝,進行生姜的批量深加工。
祖傳技藝只能用于少量生姜的加工,為了實現批量生產,王衛國夫妻不斷走訪調研、潛心鉆研,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進行了多項創新,并引進了現代化的生產設備。最終,他們的量產姜產品成功面世。
做食品最重要的是安全。溫氏姜產品堅持綠色原生態,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只用生姜、白砂糖、山楂、大棗等天然原料。
在溫亞妮、王衛國二人的努力下,他們創立的恒野蔬菜合作社在2010年被評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河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王衛國也獲得“農村優秀人才”榮譽稱號。
王野在檢查產品質量。
工人在挑選生姜。
新生力量
煥發光彩
“我們姜產品的制作是很講究的,在第一步選姜階段,我們選用的是當地優質生姜,這種姜辣味濃郁,肉質飽滿。接下來的清洗、切片、腌制、晾曬等步驟,每一步都需要精細操作……”4月3日,在恒野蔬菜有限公司,王野正給前來洽談合作的朋友講解姜產品的制作過程。
今年32歲的王野,從記事時起,就經常看到母親做一些家傳的古法姜糖片、姜醬腌菜等,拿到大集上去賣。“那時候,我也跟著她們忙活,打個下手,幫忙洗洗姜,還跟著去大集上吆喝。”就這樣,耳濡目染下,王野對家傳生姜加工技藝有了初步了解。
可能是受家庭的影響,大學期間,王野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創業大賽,在心里埋下了創業的種子。畢業后,他回到撫寧,一面認真學習溫氏生姜加工技藝,一面開始深入研究生姜的種植與銷售。
“現在的市場和十幾年前不一樣了,消費者的口味和需求也發生了很大改變,必須勇于創新,緊跟時代潮流?!蓖跻罢f,他每次去外地出差或游玩,都要留意市場的變化和年輕人的喜好,并想方設法把看到的新事物用在自家產品上。
“拿這個銷量比較好的紅糖椰蓉烤姜為例,這是我在廈門找到的靈感?!蓖跻罢f,前幾年,他去廈門參加展會,品嘗到當地網紅小吃雪花酥,“味道不錯,尤其是上面撒的那層椰蓉很提味,所以我就想把我家的姜和椰蓉結合在一起,做姜味小甜品?!?/p>
想法很美好,但落實到現實卻需要一個復雜的過程。
回到撫寧的王野第一時間購買了椰蓉等原材料進行試驗,“我先是把椰蓉直接撒在腌制好的姜片上,但口感不太好,后來我又試了好多次,最后終于總結出來,經過烤制的姜片與椰蓉融合得最好,而且烤制的時間和火候也非常講究。”
后來,王野又研發了阿膠姜蜜飲、醬香姜片、醬醋等新產品,很受年輕人的喜愛。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王野發現,要將產品標準化量產,供、產、銷三位一體不可或缺。在嚴格按照綠色標準規程種植高品質生姜的同時,他遠赴山東、廣東、浙江等地學習考察,購買先進生產設備,并帶著生產出的成品參加成都、南京、天津春秋糖酒會和廣州食品展、黑龍江綏芬河口岸貿易展會等百余場展會,拓展銷路。
功夫不負有人心。2016年,王野帶著自家生產的優質姜產品自信滿滿地參加了第二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在大賽中,王野申報的“生姜深加工”項目榮獲河北省一等獎、綜合類全國總決賽優勝獎。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溫氏姜產品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王野表示他要積極地利用網絡平臺推廣溫氏姜產品,通過社交媒體、電商平臺等渠道,將這份來自撫寧的辛辣美味分享給更多的人。
王野在第二屆“中國創冀”創業創新大賽上獲獎。
非遺所“思”
非遺帶動鄉村振興
撫寧區生姜種植已有40多年歷史,當地憑借得天獨厚的土壤和氣候條件,孕育出的生姜品質優良、口感辛辣純正。
近年來,撫寧區以生姜種植為抓手,不斷探索創新,延伸生姜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溫氏姜產品加工技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恒野蔬菜有限公司通過與當地農民合作,建立了生姜種植基地,采用“農戶+合作社+企業”的模式,帶動了周邊農戶共同致富。農民們不僅可以通過種植生姜獲得收入,還可以到姜產品加工廠工作,獲得穩定的工資收入。這種模式不僅提高了農民收入,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王野在“樂享京津冀·冰雪過大年”活動上展示姜產品。
編輯:韓冰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