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第二页/阿v视频在线免费观看/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国产亚洲欧美在线播放网站 - 国产91流白浆在线观看

渤海灣畔 秦皇島生命健康產業C位出道

剛剛投產的微元合成生物項目。通訊員 朱文斌 攝

四月的渤海灣春潮澎湃,秦皇島北戴河新區微元合成生物項目剛剛投產一個月。該項目總投資5.5億元,依托自主知識產權和全球領先的合成生物技術,專注于膽紅素、阿洛酮糖等綠色營養原料研發,不僅填補了國內高端合成生物原料市場空白,更為秦皇島生物制造產業升級注入了強勁動力。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創新要素加速集聚……近年來,秦皇島依托“國家級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區”金字招牌,逐步構建起“健康制造業+健康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新格局。

生物制造:政策賦能激活創新動能

作為秦皇島生物制造產業的主要承載地,北戴河新區布局了總規劃面積3700畝的生物制造產業園,“政府建廠房、企業拎包入駐”的創新模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生物科技企業入駐。園區重點布局生物原料藥、新食品原料和保健食品三大領域,逐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

圖片

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區生命科學園的合成生物原料藥、新食品原料和保健食品等產品。通訊員 劉雙喜攝

政策賦能是產業發展的關鍵引擎。國家生命健康產業“7+6”批量支持政策正式落地以及河北省支持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區發展25條政策措施的出臺,讓這里成為政策創新的“試驗田”:兩款全球領先的臨床新藥獲批在園區內先行使用;國家衛生健康委明確以示范區申報的阿洛酮糖項目為試點,建立新食品原料快速審評機制;制定《細胞治療技術轉化應用指導原則》《人源性外泌體臨床轉化應用管理辦法》等配套文件,成功破解相關領域政策瓶頸。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政策‘綠燈’讓我們少走了不少彎路。”一位入駐企業負責人感慨。

圖片

北戴河新區的石藥細胞云項目。通訊員 朱文斌 攝

隨著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秦皇島醫院、天津腫瘤醫院秦皇島醫院等項目的布局推進,北戴河新區持續吸納周邊康養人口,加快構建“以醫帶養、以養促醫、醫養結合”的良性發展模式。韓國JK醫美機構落戶阿那亞,今年年初開始運營,催生出“旅游+醫美”跨界新玩法——游客享受完陽光沙灘,轉身就能體驗到國際級醫美,這樣的“顏值經濟”正成為消費新熱點。

康復輔具:“黑科技”讓生活“無礙”

在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秦皇島風行興龍智能康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碳纖儲能腳引發行業關注。“產品從原型設計、仿真實驗、碳纖鋪層技術到后期工藝試驗,公司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與傳統假肢相比,它具有強度高、彈性佳、重量輕、壽命久等優勢。”工作人員的介紹透露出“秦皇島智造”的底氣。

圖片

風行智能公司工作人員正在檢測設備。通訊員 崔煒 攝

作為國家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綜合創新和全國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雙試點”城市,2019年,秦皇島即錨定“國內龍頭、省內第一”定位,在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專業化康復輔具產業園。

園區以“項目+人才”模式精準招商,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中試基地、康輝醫療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北方生產基地、愛迪特(秦皇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牙科材料制造基地等企業相繼注冊并投資生產。

圖片

秦皇島市康復輔助器具租賃服務中心就設在小區里。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郭政 攝

為了讓科技更“接地氣”秦皇島還創新推出“輔具租賃2.0”服務:依托連鎖藥房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設立租賃服務站。目前,全市已設立18個服務站,提供五大類69款產品。秦皇島市戶籍、年齡在65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可享受60%的租賃補貼,“真金白銀”讓普惠養老照進現實。

旅居養老:打造京津冀康養新地標

“冬天在北京社區上課,夏天到北戴河看海,這樣的‘雙城養老’太香了!”北戴河光年里康養度假中心推出的“3+9”候鳥式養老模式備受青睞。這種模式通過3個月北戴河濱海旅居與9個月北京社區服務的靈活組合,配套老年大學、康復醫院等全齡化設施,正在重新定義現代養老方式。

圖片

光年里康養度假中心休閑區。資料圖

近年來,秦皇島市深化與京津地區養老合作,推動康養產業轉型提質。

2024年,北戴河區60余家由培訓療養機構轉型的康養場所已全面投入運營,在硬件設施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適老化改造,同時,引入優質醫療資源,定期為老人提供專業醫療服務。該區還協調街道、社區組織開展書畫、講座、手工制作等康養公益活動,豐富老年人的娛樂生活。

圖片

京津老人在北戴河區平安秦康頤養中心參加手工課。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王震軍攝

北戴河區還創新打造“線上+線下”服務矩陣。通過北京養老服務網數字化平臺,中國康養恒頤匯燕山院、平安秦康頤養中心等12家優質機構實現線上展示,北京老人可隨時查詢床位信息、服務項目及收費標準,大幅提升了養老服務的可獲得性。

秦皇島以其獨特的資源稟賦和創新服務,正在實現從傳統養老向品質享老的跨越式發展,成為越來越多京津老人理想的康養目的地。

從實驗室里的合成生物“黑科技”,到規模化生產的康復輔具產品,再到渤海灣畔的候鳥養老社區,秦皇島的生命健康產業圖譜日益清晰,在政策賦能和創新驅動下,如春潮般奔涌向前。


記者:祖迪

編輯:薛佳麟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