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環資難題 守護舌尖安全 “燕趙山海·公益檢察”專項行動兩周年亮出成績單
秦皇島日報 記者 高暢
3月31日,市人民檢察院“燕趙山海·公益檢察”護航美麗河北建設專項監督兩周年新聞發布會舉行。市人民檢察院相關人員介紹“燕趙山海·公益檢察”護航美麗河北建設和食品藥品安全專項監督有關工作開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公益保護是民利所系、政之所向。全市檢察機關堅決落實最高檢“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理念,按照省人民檢察院統一部署,緊緊圍繞市委中心工作,充分發揮檢察公益訴訟職能作用,以數字賦能監督,努力提升辦案質效,切實維護人民福祉,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專項監督開展以來,市縣(區)兩級檢察院共立案環資領域案件460件,起訴38件;立案食藥領域案件112件,起訴9件。10件案件被評為最高檢典型案例,37件案件被評為省級典型案例,典型案例獲評比率位居全省檢察機關前列。
環資領域,我市檢察機關持續推進渤海灣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大氣污染防治。牽頭會簽全省首個“涉案活體野生動物放歸救護聯動協作機制”,推動出臺全國首個涉案野生動物救助地方標準,與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開展海上增殖放流活動,建立司法保護生態修復林基地3個,推進尾礦庫治理,立案9件,督促投資150余萬元,恢復地質環境34358平方米,監督清運尾礦土1100立方米,恢復耕地10余畝。食藥領域,我市檢察機關緊密結合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按照我市地域特點和工作實際,梳理出地方特色食品保護、餐飲食品安全、虛假宣傳藥品療效等12方面重點監督內容,以“望聞問切”模式推進案件辦理,共立案辦理食品藥品安全領域案件112件,發出檢察建議73件,提起訴訟9件,訴請懲罰性賠償884萬余元。督促整治網絡餐飲、實體餐飲、移動廚房等銷售、生產、運輸、貯存經營單位300余家,對違規銷售中成藥及處方藥、電商平臺夸大或者虛假宣傳藥品療效誤導消費者、違規醫美等方面開展立案監督,守護群眾美好生活。
同時,我市檢察機關充分利用公益訴訟數智平臺,以科技力量支撐辦案質效提升,專項監督開展以來,共接收數智平臺推送線索1226條,立案399件,成案率32.5%。積極整合高校和科研力量,圍繞海產品藥物殘留、環境影響等開展課題攻關,針對休漁期后養殖魚大規模上市,借助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專業優勢,統籌開展快檢工作,為履職提供客觀數據支撐。運用無人機、衛星遙感等手段助力涉礦產資源和涉海等案件調查取證取得顯著成效。
專項監督開展以來,我市檢察機關打造立體化融媒矩陣,制作《舌尖上的檢察》等微視頻,利用世界環境日、世界海洋日等節點開展環資領域普法宣傳活動,深入社區、鄉村、集市,開展普法講座57場,受眾達到6000余人次。
目前,社會大眾可通過成為“益心為公”志愿者和特邀檢察官助理,采取為公益訴訟辦案提供案件線索、專業技術支撐等方式參與公益保護,或者使用公益訴訟“隨手拍”小程序,提供公益受損的線索。在案件辦理中,檢察機關對公益受損的現實狀況、形成原因、持續時間、危害程度等情況進行調查時,社會大眾如實提供所知道的有關案件事實,配合調查工作,也是參與公益保護的一種方式。
編輯:韓冰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