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農業農村重點工作“著墨揮毫” 盧龍縣精心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振興新畫卷
秦皇島日報 記者 王寧
3月27日,我市召開盧龍縣2025年農業農村重點工作謀劃新聞發布會,盧龍縣相關負責同志致辭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盧龍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為國家糧食生產大縣和生豬調出大縣,全縣耕地面積67萬畝。近年來,盧龍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改革為動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著力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扶強農業龍頭、做大農業品牌、推進和美鄉村建設、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等,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使農業農村工作再上新臺階。
2025年,盧龍縣集中精力,圍繞農業農村重點工作“著墨揮毫”。
穩固提升增產保供能力。盧龍縣把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作為頭等大事,堅持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保面積、保產量,確保糧食豐產穩產。2025年將積極爭取玉米單產提升、大豆(花生)帶狀復合種植、花生產業集群等各類糧油生產項目,扶持糧油生產主體提升生產能力,組織高產技術示范推廣,不斷推進品種改良及設施栽培,推進標準化、規模化、智慧化生產,筑牢糧食生產基底。牢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統籌抓好“菜籃子”產品生產發展、市場流通、質量安全、調控保障等各項工作,堅決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認真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強化項目全周期質量管理,創新開展“高標準農田+5G”實踐探索,全過程監測氣象、墑情、蟲情等信息,著力提升建設標準和質量,建立健全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制度,確保項目持續發揮效益。目前,盧龍縣積極謀劃了3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正在與省農業農村廳進行溝通對接,全力爭取項目落地。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盧龍縣始終堅持把產業振興作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基礎,圍繞甘薯、畜禽養殖、蔬菜、水果、水產、休閑農業、中藥材等農業產業,科學布局、分類施策,加快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重點是甘薯產業,2025年將繼續鞏固甘薯產業發展成果,推廣健康種苗,發展深溝大壟、覆膜滴灌、橫插定植、補鉀控旺、有機肥增施、水肥一體化等提質增產技術,完善淀粉型和鮮食型兩個產業鏈條,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形成協同共促的良性發展格局,將糧油類項目支持力度向甘薯產業傾斜,幫助甘薯生產主體提升生產經營能力。加強科技引領,積極對接甘薯產業科研院所和創新團隊,示范引進優質品種、先進技術,拓展加工產品品類和市場,著力提高盧龍甘薯品牌影響力,全面提升產業水平和群眾收入。
穩步推進和美鄉村建設。近年來,盧龍縣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聚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工作,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接著一年干,多措并舉、多點發力,穩步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2021年以來,全縣累計投入1億多元資金,創建省級和美鄉村130個,其中,燕河營鎮梧桐峪等11村被認定為省級和美鄉村重點村。劉田各莊鎮后雙廟村等5村獲評第一批河北省鄉村治理示范村,盧龍鎮小劉各莊村獲評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蛤泊鎮青龍河村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文明村鎮,鮑子溝村獲評“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全國宜居村莊”“全國生態文明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稱號。2025年,盧龍縣將繼續按照上級要求,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亟需解決的村莊環境衛生和農村基礎設施提升問題,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提升農村戶廁780座,穩步提升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持續深化人居環境全域提升,推動人居環境從干凈整潔有序向美麗生態宜居邁進,努力打造生態環境宜居、農民生活富裕的和美鄉村。
編輯:王劍猛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趙明 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