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第二页/阿v视频在线免费观看/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国产亚洲欧美在线播放网站 - 国产91流白浆在线观看

京津冀協同發展11年特別報道·文旅協同篇 奏響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協奏曲

秦皇島日報 記者 孫雪梅

龍舞山海間,非遺共傳承。近日,在山海關老龍頭景區,2025“二月二·老龍頭”全國舞龍大會擊鼓開啟。來自北京、天津、河南、山東、山西等地的舞龍隊伍以精湛的技藝和飽滿的熱情,展現了舞龍藝術的多樣性和地域特色,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與文化的雙重盛宴。

“活動將長城文化、中華龍文化與中國傳統節日巧妙融合,我們在秦皇島體驗到了別具一格的‘二月二’新俗,不虛此行。”來自天津的游客周成威說。

近年來,京津冀文旅互動頻繁,三地依托特色資源,推出豐富多樣的活動和線路,吸引三地游客往來穿梭,感受別樣魅力。2025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11周年,“瓣瓣同心”,京津冀三地不唱獨角戲,奏響文旅協同發展協奏曲。

在長城主題“非遺”展區,游客饒有興味地欣賞景泰藍、泥人張、津派王氏內畫以及秦皇島的丁記藤藝、撫寧剪紙、青龍皮影戲等多項作品;在“非遺”美食區,游客可以品嘗北京東來順、唐山蜂蜜麻糖、青龍滿族黏餑餑、山海關過關餅等“非遺”美食、老字號美食和特色美食……今年春節假期,北京游客劉丹陽在山海關古城年博會上體驗到了山海關的地道年味兒和京津冀三地濃郁的地域文化。據統計,今年古城年博會期間,山海關區累計接待游客10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492萬元,較2024年分別同比增長5.2%、6.1%。

2025年,京津冀三地聯手以“瓣瓣同心京津冀·歡歡喜喜過大年”為主題,在元旦、春節假期聯動策劃推出“跨年迎春大聯歡”“歡享廟會”“樂享冰雪”“歷史文化主題游”“博物館里過大年”“群眾大拜年”等六大板塊系列活動,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促進文旅資源流通,相互引流賦能,拉動節日文化消費,形成“1+1+1>3”的疊加效應。

文旅融合,好戲連連。我市瞄準京津龐大客源市場,持續豐富優質旅游產品供給,積極培育濱海度假游、長城文化游、旅居康養游、港口休閑游、特色展館游、溫馨浪漫游等特色業態,不斷提高對京津及周邊市場的吸引力, 為京津冀區域游客提供豐富多樣的文化旅游供給,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持續推進京津冀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全力打造京津周末休閑度假首選地。

日前,京津冀三地文化和旅游部門共同出臺《京津冀文化和旅游產業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24一2026年)》,提出構建優勢互補、協同聯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京津冀文化和旅游產業整體實力。按照行動計劃,三地文化和旅游部門將積極組織文化和旅游企業策劃推出特色主題游、自駕游、定制游、夜間游等系列優質旅游產品、旅游線路,鼓勵舉辦音樂節、演唱會、藝術節、巡回展等活動,打造更多消費新場景。三地還將持續宣傳推廣“樂游京津冀一碼通”,會同相關支持機構面向本地居民和游客推出消費券、票價優惠、消費滿減滿返等惠民措施,實施游客互送行動。同時,京津冀三地還將協同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攜手面向海內外聯合招商、組團出海;探索建立“飛地經濟”“伙伴園區”等合作新模式,加快推行社保卡在文化和旅游體驗的“一卡通”功能,深化開發旅居養老產品。

旅游業是我市的重要產業之一。去年,秦皇島入選“2024最具潛力文旅城市”,全年接待游客、旅游總花費均增長10%以上。今年,我市還將推出春季康養休閑季、夏季帆船體驗季等四季不間斷的主題戶外活動。全年有百余項賽事活動在我市舉辦,全方位展示濱海城市特色。

近年來,全市文旅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市決策部署,搶抓戰略機遇、主動擔當作為,積極融入和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2016年,我市積極爭取并加入總部位于北京的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成為河北省首個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會員城市。我市國際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和旅游城市品牌形象得到進一步提升。北戴河區、山海關區獲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北戴河度假區和北戴河新區濱海康養旅游度假區先后獲評國家、省級旅游度假區,阿那亞街區和碧螺塔景區也榮獲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稱號。同時,阿那亞演藝入選全國旅游演藝精品名錄,房莊村等5個村落成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北戴河區和山海關區更是入選首批河北旅游名縣,漁田·七里海度假區、秦皇小巷等一批新業態精彩亮相,亂刀峪景區、萬豪酒店等新建特色文旅項目成為網紅打卡地,蔚藍海岸、西港花園等備受京津游客青睞。2022年,在省文旅廳開展的“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北京游客市場調查中,集發農業夢想王國、山海關景區等多家景區入選“北京人最喜歡的河北旅游目的地”。這些榮譽的獲得進一步提升了秦皇島的旅游品牌影響力。

京津冀協同發展11年,新的沖鋒號角已經吹響,我市將積極融入和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豐富文化內涵、積極探索新場景新業態、努力完善旅游服務,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我市文旅高質量發展不斷邁出新步伐。

編輯:楊宏璐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