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秦皇島房莊村:傳承紅色基因 推動綠色發展
秦皇島日報 記者 高暢
深秋的老君頂山上,古茶樹、菩提樹和楸子樹色彩斑斕,山腳下的房莊村靜謐優美。沒有了夏季的熙熙攘攘,村子恢復了平靜,但是村民們并沒有閑下來。近日,記者來到海港區石門寨鎮房莊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房文平正在組織村民為即將到來的冰雪旅游季做準備。
“從這兒向前數100米,管子夠長嗎?”“柱子一定要固定結實。”……從場地測量、布置、安裝到設施設備的準備完善、人員工作調度安排,房文平事無巨細地前后張羅著。他告訴記者,除了準備12月份老君頂冰雪王國營業,省第五屆冰雪運動會速度滑冰和冰上龍舟兩項賽事將于2025年元旦先后在這里舉行,村里人和他一樣充滿了期待。
房莊村距市區28公里,四面環山,景色優美,人們多被這里“春賞花、夏戲水、秋采摘、冬玩雪”四季變換的鄉野趣味所吸引。這里還有另一重身份——革命老區,也深受人們關注。
“房莊村在抗日戰爭時期就有黨組織發動群眾,組建民兵團、兒童團,積極配合八路軍、區小隊開展抗日斗爭。房莊村第一名共產黨員房志和,為黨做了大量工作,不顧個人安危從事地下工作多年;1943年9月18日,趙占奎參加了八路軍長城阻擊戰……”在該村黨員組織生活館里,記載了村子的紅色歷史和曾經涌現出的抗日英雄。
“小時候經常聽長輩講,當年日本鬼子在村子附近有據點,隔三岔五就到村里、山上掃蕩,聽說我們的古茶樹好,他們就想搶占,老百姓千方百計地阻撓。”房文平說,“現在村南山腳下還有日本人當年盜挖煤礦留下的洞口。”
以前的房莊村,人多地少,土地貧瘠,大部分地表裸露,起風就揚沙。2012年,自房文平回村任村委會主任起,房莊村便走上了以生態、綠色、文化理念為基礎,發展特色旅游業的鄉村振興之路。
“把現代生活帶到村民的身邊來。”房莊村聘請專業公司,整體規劃村莊布局,實施了改廁、改水、改線、改暖、建設污水站等工程,實現上下水通達村內家家戶戶,污水進入污水站集中處理,達標排放;家家用上了清潔、衛生的雙甕式廁所,戶戶安裝了新風源取暖設備;電線、網線、電話線等線路全部改入地下,壘砌新的院墻,栽種各類花木,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85歲的老黨員房得強曾當過30多年的民兵連長,親眼見證了村莊的蝶變,對于現在的生活他非常知足。“翻身不忘共產黨”,他經常這樣教育孩子們。在他的帶動下,兒子、兒媳、孫子們積極入黨,這是不折不扣的“黨員之家”。
房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房文平向記者介紹村史。 記者 劉劍 攝
房莊村共60戶、212人,黨員21人,村行政區域面積1.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共210畝。近年來,房莊村深入貫徹落實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聚焦壯大村集體經濟,不斷發揮自身山水資源優勢,成立了“秦皇島老君頂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帶動全體村民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多方位打造出集漂流、冰雪、登山、采摘、祈福、親子等多位一體的老君頂景區,創新推出鄉村“四季主題游”,日均接待游客高峰日達2000余人次。同時,村黨支部立足現有發展優勢,成立了秦皇島晉泰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先后培育出“君頂美農”“秦皇老君頂”等以茶葉、杏仁為主的特色農產品品牌,通過產、供、銷一站式發展,直接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5萬元。目前,該村年均接待游客達30萬人次以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萬元以上,切實走上了一條“資源變客源進而變財源”的綠色發展道路。
“一個好帶頭人、一群有勇氣的村民,干出了一番大事業。老區建設,大有可為!”海港區老區建設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張鶴云感慨道。
新時代的房莊村,將紅色精神、紅色血脈、紅色力量注入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團結一心、勤勞勇敢,榮獲國家、省、市級榮譽近20項,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河北省休閑農業示范點”等榮譽稱號。
編輯:韓冰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