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 盧龍縣燕河營鎮梧桐峪村入選河北省第一批鄉村治理示范村 林果村打響“旅游牌”
10月16日,在盧龍縣燕河營鎮梧桐峪村南側成片的蘋果樹上,紅彤彤的蘋果掛滿枝頭。村民們在果園中采摘蘋果,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
“我們村有100多戶300余人,村民的主要收入來自林果產業。”梧桐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鮑成山說,該村通過不斷升級林果產業,讓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同時,用好長城特色資源,探索農旅融合發展新路,發展旅游業。去年,該村成功入選河北省第一批鄉村治理示范村。
■發展林果產業,助力村民增收
梧桐峪村的林果種植歷史逾30年。之前,村民主要種植玉米、花生等傳統大田作物。
“村里的耕地面積只有500多畝,但目前水果總種植面積有900多畝。”鮑成山說,雖然耕地面積不大,但勤勞的梧桐峪人堅持利用荒山,種植蘋果、桃子、核桃、板栗等,依靠勤勞的雙手改變貧困的局面。
到2010年,經過近20年的發展,梧桐峪村的林果產業面積逾700畝。但村民們發現,水果賣不上好價錢。2013年,村里的種植大戶鮑際中開始外出學習先進種植技術。
“不出去不知道,原來我們的種植技術已經落后很多了。”鮑際中說,他通過外出學習,了解到不少村莊是“抱團取暖”,村民合力打市場。回村后,他便成立“幸福農場”,邀請村民們加入,并向村民傳授先進的林果種植技術。給蘋果套袋、實施冬季施肥……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鮑際中帶回村里。
同時,在外打工的鮑成山回村后被選舉為村委會主任。鮑成山通過與鎮、縣農業部門聯系,請更多專家、學者到村里為村民傳授林果種植技術,讓更多村民種好樹、多收入。
“當時村里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除了種植技術不行,基礎設施也不行。”鮑成山說,果樹種植需要穩定的水源,水果出村需要平整的公路,這些都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于是,鮑成山首先利用村北側山上一處廢舊水庫建設灌溉設施。同時,去鎮里和縣里爭取資金,建設引水上山工程,解決灌溉問題。2020年,隨著全村最后一處引水井建設完成,梧桐峪村的果園終于實現澆灌設施全覆蓋。
盧龍縣在創建和美鄉村過程中,為各村翻新入村道路。鮑成山帶領村民硬化村內水泥路2100米,讓收購水果的貨車能開到每戶村民的家門口。
“現在村人均年收入已過萬元。”鮑成山說。
■改善村容村貌,留住鄉韻鄉愁
路修好了,水果出山順利了,鮑成山便著手提升村居環境。
提升村容村貌,不能“等靠要”。鮑成山帶領21名黨員身先士卒,清拆違建11處,清理垃圾260余立方米、柴草土石糞堆30余處,修復殘垣斷壁8處。
燕河營鎮黨委也參與其中。去年5月,該鎮黨委舉全鎮之力征集廢棄的石磨和碾子,利用這些老物件兒建成的景觀現如今成了梧桐峪村的特色打卡點。無論是石磨鋪就的小路、碾子做成的石墩兒,還是小公園里的石磨展示牌,梧桐峪村都堅持群眾參與、留住鄉愁。
“我們將道路翻修產生的廢石料進行漿砌,作為花園圍墻以及各家門前花壇的壇壁。把村民家堆放多年的廢棄建筑材料作為公園的墊方,再種上綠植和花卉,變廢為寶。”鮑成山說。
借鑒傳統文化中梧桐樹與鳳凰的典故,梧桐峪村修建“鳳園”“凰園”兩處主題景觀公園,同時將黨建元素融入公園設計。
“在打造鄉村治理示范村過程中,鎮黨委對梧桐峪村進行統一設計規劃。”燕河營鎮黨委宣傳委員石建美說,除了硬化道路,創建主題公園,梧桐峪村還翻建升級了村黨群服務中心。
就在黨群服務中心旁邊,一座新建的籃球場吸引了記者的目光。“沒想到吧!我們村還有這么標準的籃球場。”鮑成山說,每到周末,村內及周邊村的村民就會到這里來打球。10月8日,秦皇島市全民健身聯賽鄉村運動會籃球超級聯賽盧龍縣賽區的比賽也在這里舉行。
■打好長城特色牌,農旅融合迎客來
在梧桐峪村北山上,有一段近6公里的長城,東與重峪口長城相接,西臨桃林口水庫。這段長城保持著最原始的狀態。
“我現在每個月至少上山兩次巡查長城,一次大約6個小時。”梧桐峪村長城保護員王純財說,每次有驢友登山,他都會一同前往,提醒他們不要攀爬長城。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來村里看長城,他們會在村里吃飯,購買農產品。”鮑成山說,長城帶來流量,他就要想辦法抓住這個機會,將其變為“留量”。
為此,梧桐峪村在村入口處建設集紅色驛站、黨建活動中心、小廣場于一體的游客接待中心,依托自然生態資源和便利交通條件,積極推進長城旅游綜合開發項目。
“我們計劃將梧桐峪村打造成集旅游觀光、餐飲娛樂、田園采摘、鄉村度假于一體的農旅融合發展示范村,讓村民們吃上旅游飯。”鮑成山說,林果業是梧桐峪村的主要經濟來源。他們利用這一優勢,2022年,梧桐峪村建立蘋果采摘園,400多棵果樹供游客采摘。2023年,村里建起直播間,不僅能在網上銷售土特產,還能展示村內旅游資源,吸引更多游客到梧桐峪村游覽。
記者在梧桐峪村漫步,發現房前屋后有很多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種植著各類花草、蔬果。
“我們村內有這類‘小三園’50個,別看它們面積小,很受游客喜愛。”鮑成山說,“小三園”里的果蔬都是村民自家吃的,游客最喜歡買這些土特產。
此外,梧桐峪村還對村內水庫及周邊進行環境整治,平整土地,種植觀賞植物,將其打造成村內網紅打卡點“梧桐峪澗”。這里青山環抱,綠水潺潺,不僅能感受長城文化的厚重與滄桑,還能領略到鄉村治理的成效與活力。
梧桐峪村還創新采取農村黨支部黨建聯建模式,發展鄉村旅游。該村以“聯建互促、雙向受益、共同提高”為目標,和鄰村亮馬山村進行支部黨建聯建,將兩村交界處的游客接待中心作為兩村共同的活動場所。每當遇到旅游產業等發展問題時,兩村可以共同協商探討,集思廣益,推動兩村在各方面能更好更快發展。
“我準備秋收后帶村民去外地學習,看看別的村怎么開農家樂、民宿,規劃旅游線路,做好旅游接待,讓更多人參與到旅游產業發展中來,爭取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鮑成山說。
來源:河北日報
編輯:歷莉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