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發】別讓夏令營變成“坑娃營”
□歐陽晨雨
暑假即將來臨,一年一度的夏令營宣傳也展開了猛烈攻勢。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為讓孩子親近自然、增長見識、增進交流,準備報名參加各種主題夏令營。市場如此火爆,動輒數千上萬元的研學產品不愁銷路,有的甚至“上線即秒光”。然而,據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夏令營活動雖“看起來很美”,但實際體驗卻如同開盲盒,有的“50多名女生擠在3間宿舍,每天洗澡都要排隊1小時以上”,與商家承諾的服務相距甚遠。一些夏令營被消費者吐槽為“排隊營”“坑娃營”,有的甚至會反復使用學生宿舍床上用品,消費體驗不佳。
其實,包括夏令營在內的一些研學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平臺,既豐富了中小學生的暑期生活,也有利于鍛煉孩子們吃苦耐勞的精神,磨礪堅韌不拔的品質。但是,這絕不等于,作為活動組織者,可以置宣傳的“光鮮內容”允諾于不顧,用簡陋的條件、低劣的待遇來敷衍參與者。在之前的報道中,夏令營與商家承諾的服務相距甚遠,不少家長反映食品和生活衛生狀況堪憂,有的孩子在餐食里發現頭發、蟲子、塑料等,還有的孩子感染了“紅眼病”,此舉顯然已經涉嫌虛假宣傳,構成合同違約,應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的確,如今舉辦夏令營等活動,有著較為旺盛的市場需求。貌似市場門檻又比較低,只要“有場地、教師、客戶資源,誰都能辦”,但事實卻并非如此。一擁而上、不計后果瘋狂跟進,消費者的權利、未成年人的權益,常常成為被壓榨的對象。越來越多機構想從中快速分一杯羹,宣傳“注水”收取高額團費,在服務中又設法壓低開支,以賺取最大利潤,往往導致畸形發展。如果任由夏令營亂象滋生,勢必一步步傷害公眾的信心。而公眾,則要選擇那些公辦、正規的機構,為孩子報名夏令營,以保障自己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