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優化營商環境 加快高質量發展】河北秦皇島:推行“雙向”菜單 烹出“如家”味道
□翟宏軍
據《秦皇島日報》報道,我市對標國內最高標準,謀劃實施系列部署,用“硬”舉措提升營商“軟”環境,營商環境評價得分在全國130個地級市中位列第14名,在省內地級市中位列第2名。
有句歇后語:剃頭的挑子——一頭熱。做一件事情,如果只有“單向奔赴”,另一方無動于衷,甚至掛倒擋,那肯定沒有好結果。如果雙方都朝著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做到“雙向奔赴”,定會事半功倍。我市營商環境之所以獲得省內第二殊榮,除了推出20余項含金量足、含新量多、操作性強的改革性措施外,通過“重點任務清單”“微獲得”愿望征集、“微服務”提升措施、“移動營商辦”、秦皇營商助企“秦務員”、秦皇營商“體驗官”等一系列創新舉措,為企業和群眾提供精準滴灌式服務,同樣功不可沒。
經濟學家考什克·巴蘇曾說過:“一個經濟體的成敗取決于多種變數,其中往往被忽視的是那些方便企業和營商的細節。”近年來,各地為優化營商環境可謂煞費苦心,但大多是“端菜式”服務,與服務對象的訴求和愿望還有不匹配之處,往往是有關部門做了“一大鍋飯”,市場主體只好將就著“吃”了,反正“配菜”只有一道,也沒給你“點菜”的機會,結果“服務很賣力、主體不買賬”。我市從企業和群眾的實際出發,充分考慮他們精細化、個性化需求,服務雙方共同定制“菜單”,確實抓到了服務供給的關鍵點。
精準才能高效,有針對性才能帶來“如家”的體驗。服務要靠“細分化”,實現市場主體“準定位”。當今社會對政務服務的定義已經不再是與企業或群眾幾句簡單的“拉進式”聊天,提供生產生活上的便利,而是要求真正做到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對市場主體進行細分,把選擇權更多地交給市場主體,為他們精心烹制“點單——配單——評單”一體化“雙向菜單”服務,才是實現皆大歡喜的正確打開方式。
個性化“點單”,精準對接市場主體需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要參與到企業、群眾生產生活的日常,多去調研,多去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了解發展的瓶頸和癥結,及時掌握并消除生產的障礙和困難,疏通執行政策措施的堵點難點,填補政策措施的缺陷不足,精準匹配服務措施,提高政策契合度,讓效果最大化、效益持續化。
針對性“配單”,高度契合市場主體口味。力避“一鍋煮”,在點單的基礎上,量身定制“菜譜”、創新不同形式的“菜系”。思想上要牢固樹立“服務主體就是服務自己”的理念,同服務對象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千方百計為市場主體創業謀路徑、想辦法;措施上要以人為本,不僅僅憑借一個微笑、一杯熱茶的人文關懷贏來贊譽,更要從服務對象切身體會的每一個環節入手,靈活運用座談、體驗、現場等模式,在體驗式、沉浸式、互動式服務中感受“滿滿的誠意”;載體上要融合傳統服務與線上服務形式,推動涉及事項網上辦、電話辦、預約辦,推廣云辦公、云簽約、共享員工等智能新手段。
開放式“評單”,常態落實市場主體評價。服務好不好,市場主體最有發言權。應建立完善常態化、開放式評價機制,將服務評價納入考核體系,多聽市場主體反饋,多聽群眾聲音,以約束促變、以激勵促改,真正由“硬約束”變為內化于心的自覺、外化于行的實干。
啟于思路,勝于理念,貴在實干。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變“端菜送飯”為“個性點餐”,不斷破解營商環境的痛點、堵點、難點,營商環境就會不斷拉高,越來越多的“鳳凰”會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