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議事】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張汝明
《秦皇島日報》3月4日刊登一篇通訊,題目是《加速實現“京津研發、秦皇島轉化”》,題目概括了這篇報道的核心內容,文里舉了兩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北京化工大學秦皇島環渤海生物產業研究院落戶北戴河新區生物制造產業園,該研究院將以秦皇島作為創新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基地;國藥微元科技(秦皇島)有限公司的新產品阿洛酮糖,研發在北京、千噸級生產線在秦皇島,該公司還掌握多項世界領先的合成生物底層技術,研發基地在北京昌平,位于秦皇島的公司將推動實現規模化量產。這兩個例子反映了“京津研發、秦皇島轉化”工作的成果,前景可期。
“京津研發、秦皇島轉化”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硬道理,是我市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新思路和新路徑,是在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更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秦皇島實踐。
新質生產力是新名詞,也是新實踐。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時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什么是新質生產力?今年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作了精辟論述:“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質生產力的定義,我市探索的“京津研發、秦皇島轉化”新路徑,正契合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京津的科研成果,在我市進行中試熟化進而實現規模化量產,生產出全國首創、世界領先新產品,再發展壯大成為新產業,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體現出創新、質優的特點。
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提出這樣的要求:“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我市實施“京津研發、秦皇島轉化”戰略,就落實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京津有科研優勢,我市有轉化優勢,表現在:有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政策支持,有國家級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區這一大平臺,再加上自然環境優異,資源稟賦優良,產業門類比較健全,良好的營商環境,“京津研發、秦皇島轉化”成為具有秦皇島特色的最佳選擇,猶如“借雞生蛋”“借梯上房”發展提升自己。如前面提到的新產品阿洛酮糖,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是淀粉,而我市就有驪驊、鵬遠兩大淀粉生產企業,原料供應有保證,就地采購節成本,比較優勢明顯。
北京天津成為科研基地提供科研成果,我市成為轉化基地生產出產品,雙方優勢互補,攜手合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動能更強勁。“京津研發、秦皇島轉化”符合我市實際和因地制宜的原則,必定行穩致遠、碩果累累。
編輯:韓冰
責編: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