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用“沉浸式”開啟鄉村“奇妙夜”
□翟宏軍
據10月9日《秦皇島日報》消息,今年以來,我市大力發展夜游、夜購、夜娛、夜市、夜賞、夜宵等系列夜間主題旅游業態,為游客提供“一站式”夜游體驗。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夜間消費習慣已然形成。白天游覽猶如走馬觀花,匆忙且急躁,夜晚環境舒適,人們更加容易進入休閑旅游體驗狀態。農耕文化底蘊深厚,鄉村風光秀麗多彩,近年來,我市以開啟“夜游模式”為抓手,大力助推鄉村振興,已形成研學、康養、民宿、避暑等多種鄉村旅游業態,夜間可玩的項目越來越多:山海關國潮燈光秀、鴿子窩海上奇幻夜讓老景區煥發新魅力;星光奇妙夜市、黃金海岸市集引爆了新夜景;《長城》《浪淘沙·北戴河》《漁人世界·拾光》等一批精品演出聲名鵲起,讓游客和市民“轉角遇到藝術”……
應該看到,夜游作為日間旅游經濟的重要延續,通過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和互動交流,讓游客獲得美好的體驗,延長了旅游時間和空間。應該看到,目前推出的“夜游”大多數還是模仿化、從眾化和同質化,比如燈光秀、實景演出等在很多旅游景區景點都有,不能完全說是千人一面,但起碼是大同小異。這就需要從歷史和文化、特色習俗等當地文化的內涵出發,來重構和照亮區域文化故事和當地習俗。
要不斷豐富夜間經濟業態。深入挖掘我市花鼓戲、地秧歌、皮影戲、評劇等戲劇歌舞文化資源,利用鄉村原生態舞臺打造夜演活動,比如實景演繹、民俗歌舞、夜間劇場等。鄉村生態資源豐富、夜間遠離光污染,可開發星空觀測、夜間研學、自然探索等夜探產品。建設特色民宿、星空營地、木屋、集裝箱等多元化夜宿設施,著力提升住宿品質、添加文化創意和美學元素,以贏得旅游者青睞。
要多用“沉浸式”的應用和表達。依托鄉村所在地域文旅資源,兼顧差異化、獨特性和辨識度原則設計夜游主題,比如山海關的民族風情夜演、北戴河的海上之夜、青龍的山水夜游等。緊緊圍繞文化主題進行夜景設計,營造富有地域風情的休閑氛圍;打破單一燈光秀形式,以5D技術、影像藝術、光雕投影等表現形式,營造主題動態光影;融入互動體驗,使游客可用聲音、動作、觸屏等交互方式改變景觀畫面,產生富有趣味性的夜游體驗。將小吃美食、皮影剪紙、家織布、老豆腐等傳統工藝和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夜食、夜購、夜宿等夜市經濟中,形成別具一格的夜游產品體系。
好的內容創意呈現和運營,如夜游之兩輪。只有堅持兩條腿走路,才能讓鄉村黑夜不再黑,越夜越精彩!
(作者:青龍滿族自治縣政協)